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忆当年报告文学作家罗达成印象

来源:北方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从1961年开始,在《北方文学》杂志做编辑工作。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刊物停刊。后来到了七十年代末《北方文学》恢复,我依然在编辑部工作。 几十年的文学编辑,使我交

我从1961年开始,在《北方文学》杂志做编辑工作。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刊物停刊。后来到了七十年代末《北方文学》恢复,我依然在编辑部工作。

几十年的文学编辑,使我交了许多敬重的知心的作家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许多优良的美德。在这个过程中,我手头保存了与作家来往联系的信件有一千封以上,其中就有报告文学作家罗达成给我的十一封手札来信和三份电报原件(光是现在能找到的)。我有每天写日记、每天记“编辑札记”的习惯,所有的来稿,都登记,不用的稿子,一律写退稿信退稿,所有来稿、与作者的交往,在我的日记里都有简要的记载。2013年5月3日罗达成从上海寄给我他新出版的《与大海签约》一书,并来信说:“我们交往已长达35年,这份友情珍贵而又难得,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令人感慨……”应他的要求,我现在将罗达成给我的来信复印下来,和我与罗达成交往的情况,将我当年的日记摘抄下来,交给罗达成同志,重温旧梦,感慨万端,心潮不平。

1986年第四期《北方文学》隆重推出了罗达成的长篇报告文学《一个成功者和他的影子》,44—59页,署名,责任编辑门瑞瑜。这篇作品发表以后,受到了读者好评,引起了轰动效应和广泛影响,很快被《报告文学选刊》全文选载,同时获得“1985——1986年度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我认为,对这篇报告文学的评骘是客观准确的,实至名归,就是今天读起来,这篇写人物的报告文学作品,依然闪烁着经久不衰的艺术光芒。

那时的《北方文学》杂志,邮局发行二十余万册,发表过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冰心复出后第一个短篇小说《空巢》发表在《北方文学》1980年3月号,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还有,报告文学《柳玉芳和孩子们》(李家兴,载《北方文学》1980年6月号)、《擂主——江铸九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沈国孙,《北方文学》1986 年3月号)、《深深鞠一躬》(王毅人,《北方文学》1986年12月号)、《生当做人杰》(肖复兴,载《北方文学》1984年1月号)都受到了广泛好评。那时编辑部对报告文学的发稿,有计划,有设想,总是主动地组织题材重大、人们关注的、时代精神强烈的报告文学题材的稿子,口号叫“主动出击”。《北方文学》的作者群、读者群,覆盖全国,每个编辑都向全国各地的作家组稿。当年我就是专程出差去上海为刊物组稿,见到了茹志鹃、王西彦、哈华、宁宇、赵立宏,也认识了罗达成,向他约稿的。当初计划是请罗达成写霍英东,后来得悉吴晓民写了霍英东,我们才改变计划,让罗达成写哈工大校长杨士勤这个题材。

这个报告文学题材的确定,是编辑部经过研究选定的重点稿子,我们认为由罗达成“出山”,一定能写好,于是编辑部就诚恳地邀请他来哈尔滨采访哈尔滨工业大学。

1985年6月14日,下午,罗达成到达哈尔滨,我接站,并安排他下榻在南岗复兴街12号哈工大东苑招待所。罗达成的采访活动由我具体安排,全程陪同,保护着他的安全。他先后几次采访校长杨士勤,与他做了长时间、细致深入的交谈,又采访了哈工大党委书记姜以宏、副书记吴林,也采访了杨士勤夫人蔡七雄(她当年在哈工大九系,与杨士勤同班同学),还多次采访了哈工大学报主编常玉礼和学校党委宣传部的同志。罗达成的这些活动我始终陪同在场,一旁倾听、学习,与罗达成建立了真挚笃厚的友谊,这种编辑与作者之间亲切和谐的关系,友谊弥足珍贵,给我留下深刻又难忘的印象。

第一个印象是罗达成那种对文学创作的敬业精神,他苦干实干,不计条件,不摆架子,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达到了入迷痴醉的程度。几次采访杨士勤时,一直谈到深夜十一二点还继续交谈,还在认真作记录,并且毫无倦意,充满激情。后来我知道他为写这篇稿子,“熬了七八个通宵,每天都写到凌晨一二点,最后一天,他一分钟没睡,第二天早上就这么上路了”(见12月18日信)。罗达成为纯文学,这样奉献、耕耘,又是如此刻苦勤奋,实在令人敬佩和感动。

第二个印象,精工巧匠,斫轮老手的采访艺术。罗达成既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还具有新闻记者的强项优势,即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性,过去叫“新闻鼻”,这是报告文学作家应该必须具备的条件。他采访时,很尊重被采访对象,交心互动,问得很细,很深入,包括生活细节也不放过,记录也很认真,文思敏捷,运笔如飞。

第三个印象,罗达成不摆作家记者的架子,谦虚好学的学养,人格修养,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采访过程中,他向对方学习,虚心请教,每事问。采访内容有深度,也有广度,做到了对被采访者有了真实全面的了解,吃透了被采访者的品行、精神风貌,从而他下笔如神,妙笔生花。


文章来源:《北方文学》 网址: http://www.bfwxzz.cn/qikandaodu/2021/0223/660.html



上一篇:朱奎约克先生回来了
下一篇:北方第三城之争

北方文学投稿 | 北方文学编辑部| 北方文学版面费 | 北方文学论文发表 | 北方文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方文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