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学》栏目设置[06/29]
- · 《北方文学》投稿方式[06/29]
- · 《北方文学》征稿要求[06/29]
- · 《北方文学》刊物宗旨[06/29]
古代历史北方基础雄厚,为何科举表现远逊南方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古代史中,大部分的古代王朝都是土地面积辽阔的大一统国家,但是国家的管理自然也是离不开各层官员,而说道官员的选拔,又要提到始于隋代的科举制。科举制可以说是古代时期官
古代史中,大部分的古代王朝都是土地面积辽阔的大一统国家,但是国家的管理自然也是离不开各层官员,而说道官员的选拔,又要提到始于隋代的科举制。科举制可以说是古代时期官制史上的最大进步,除了最大程度的做到了“寒门出贵子”,也改变了无数的底层百姓学子的一生命运。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古时的人们同样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改变命运的,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弊端,比如模式僵化,还有发展到清朝时期的八股文,又成为了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但是科举制的存在,还是有着相当多的正面意义,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科举制起源于隋朝,唐朝时又进一步的对该制度进行完善,科举制也基本成型。仔细算下来,从隋炀帝杨广即位的公元605年开始实行科举,一直到清末时期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并于公元1905年废除后,科举在古代中国一共经历了整整1300年的历史。
那么,在这1300年的历史中,古代哪些地区的知识氛围更浓厚,出的状元最多呢?
古代的科举“大户”们除了民族自豪感,大家都还有一种家乡自豪感,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家乡人杰地灵,那么下面就列出数据来看看哪些地方才算是当之无愧。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除了是说苏杭两地的风景秀丽外,对应到两地培养学子方面也同样适用。其中苏州排名第一,历史一共出了3900多位进士,其中又有54位状元,比如范仲淹就是出自于苏州的吴县。一提到范仲淹,大家第一想到的都是他的诗词作品,不过其在政治方面也颇有建树,虽然其主导的“庆历新政”最后以失败告终,不过依然可见其魄力和能力。
苏州之后,杭州排在第二位,一共有3500多位进士和15位状元,位列历史第二位。
还有江苏常州、浙江的绍兴和宁波也都是科举大户。此外,以徽商而出名的徽州人在科举史中同样有一席之地,也出了2000多位进士。另外一个科举大户就是江西的吉安,虽然江西的发展相较于江浙还有一定差距,但同样也是人杰地灵之地,吉安共有近3000位进士和20位状元,还有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和南宋的爱国诗人文天祥皆是出于吉安。
“开挂”的莆田福州作为一个省会城市虽然与同省的厦门相比存在感较低,但是福州却也是名副其实的进士之乡,福州有3200多位进士和26位状元。
还是福建同省的泉州也是学术气息浓厚,因为泉州自古以来就是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经济的繁荣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泉州共有2200多位进士和19位状元。
福建省第三次上榜,这次得到提名的是莆田。一提起莆田,又让人想到“莆田系”,虽然这个词汇并不是特别正面,但是莆田也是出了不少的知识分子,共有2300多位进士和22位状元。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最夸张的是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的科举考试中,莆田同出了文武两位状元,分别是徐铎和薛奕,宋神宗也是亲自题词写下了“一方文武魁天下,万里英雄入彀中”的诗句。
到了南宋,莆田又再创神话,这次则是1300年科举史中唯一一次的“四异同科”。 南宋高宗绍兴八年的一场科举考试中,当年全国一共出了293位进士,而兴化一地就出了16人,而兴化就是莆田古时的称谓。四异同科就是指考试的一科,在兴化就有四人同时考中,因为当时并未设立殿试,最后由黄公度取得状元,陈俊卿中为榜眼,从此也留下了“魁亚占双标”的说法。
莆田历来就是有着优秀的科举“基因”,而全盛时期则是在明朝,整个明朝时莆田出了500多位进士,其中300多人都是在朝廷中担任着四品以上的官职,最鼎盛时期甚至是朝廷一共六部,其中五部的尚书都是莆田人。
宋度宗赵禥称莆田为“文献之邦”;北宋著名文人王安石也称“兴化多进士”;宋朝理学家朱熹也发出过“莆田人物之盛”的感叹;清代乾隆皇帝也称赞莆田“科甲冠八闽”。
南北榜案例举过数据后,大家也都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北方的城市都没有得到提及。
虽然有着共同的文化,但是南北方之间的生活差异还是很明显的,而且关于粽子或者豆腐脑应该是咸的还是甜的,也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即使古时,南北之间也是存在争论的,比如明朝朱元璋时期就发生了一次关于南北双方的争议,还因此出现了流放和凌迟。
文章来源:《北方文学》 网址: http://www.bfwxzz.cn/zonghexinwen/2020/081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