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学》栏目设置[06/29]
- · 《北方文学》投稿方式[06/29]
- · 《北方文学》征稿要求[06/29]
- · 《北方文学》刊物宗旨[06/29]
为什么有些北方地区叫爸爸叫“达”(音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尤其是农村的70后和80后,几乎都管爸爸叫“达”,个别有工作的人家,在外面时都会叫爸爸,但在家肯定叫达。 90后和00后很多人都不这么叫,因为在他们看来有点“土气”,但只要说
尤其是农村的70后和80后,几乎都管爸爸叫“达”,个别有工作的人家,在外面时都会叫爸爸,但在家肯定叫达。
90后和00后很多人都不这么叫,因为在他们看来有点“土气”,但只要说到“达”,他们肯定知道就是对爸爸的称呼。
笔者从小到大,都将父亲称作“达”,由于父亲是老师,小时候也有人劝说我叫爸,但妈妈看来实在是张不开口。
因为这种叫法不知道已经传了多少代,至少有几百年或是千年历史。那时候的农村人觉得叫爸,实在是太洋气。
从小就这么叫,但从来都没想过为什么要这么叫?“达”到底是怎么来的?虽然经常叫,但突然间不知如何回答。
小时候,母亲经常会说,“去,叫你达吃饭”。与小伙伴玩耍时,经常也会听到“额达”(我爸爸)如何如何等话语。
除了将父亲称作达外,还有父亲的兄弟也会称达,但前面要加个数量词,比如父亲的弟弟要称“二达”、“三达”等。
最小的弟弟一般称作“碎达”或“达达”,也就是最小的达。父亲的长兄一般称作“大伯”,但读法是这样的,伯读bei。
此外,还有几个比较特殊的称呼,比如将奶奶称作“nüe”,一定要读二声,外公称作“渭爷”,而外婆则称“畏nüe”。
一是与周文王有关,据说周文王祖先公刘带领族人在陕西咸阳一带农耕,时人认为除了天地外,父亲是最大的。
于是将父亲称作“大”,后来传成“达”,其实就是一种尊称。这种说法主要流传在陕西咸阳西北部,与古豳国有关。
二是与元朝习俗可能有关。据说这是元朝蒙古人称尊长(鞑靼)的习俗,元朝最早的文献中记载的大多是“达”。
白朴的《墙头记》中就有记载,如“他的达强似俺达”等话语。到了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既有“达”,又有“大”。
如《寒森曲》中写道:“无有钱似仇家,有了钱象亲达”,这时候“达”与“大”相同,都读作dá,一定要读成二声。
明代的方言杂记中记载,“父曰爹,又曰大”,这里的“大”就是“达”。
蒙语“鞑靼”与“大大”一词同音,而“鞑靼”是元朝蒙古人对长者的尊称。有人认为“大”和“大大”就是蒙语延续来的。
另外“达”还与“爹”有关,这本是羌人对父亲的称呼,中古汉语读dia,普通话读diē,一些方言中读作了“达”的音。
现在不少地方还把“爹”字读作dia,与“达”的音很相似。
三是可能源自南北朝。从一些文献记载来看,称父亲为“大”在南北朝时已经有了,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那时的“大”可能源自“多”字,这个字的上古音读tai,中古音读ta。时人称父亲为“多多”,听上去就是“大大”的音。
到了元代,南方一些地方将“多”读成diā,而北方则在“多”字上加了个“父”,演变成了后来的“爹”字,读音为diē。
有专家认为,陕北乃圣人布道遗漏之地,这里的人保留着古老的“多(大)”的称呼,这可能是目前的最佳解释。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大大”可能是外来词,但并没有论据支持。“大大”与“多多”应该是同源词,后来才简称“大”。
这些方言口语的考证通常都比较困难,没有什么一锤定音的结论,像老家人都喊了几百年,但没人知道其源头。
还有关中及陕北南部将舅舅家称为“渭家”,将外公称“渭爷”,这就与春秋时期晋文公和秦康公之间的典故有关系。
晋文公落难时被姐夫秦穆公收留,后来外甥秦康公将舅舅重耳送到渭阳,到后来“渭阳之情”就代表甥舅间的情谊。
舅舅家变成了'“渭家”,外公也就成了“渭爷”了。
文章来源:《北方文学》 网址: http://www.bfwxzz.cn/zonghexinwen/2020/0910/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