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学》栏目设置[06/29]
- · 《北方文学》投稿方式[06/29]
- · 《北方文学》征稿要求[06/29]
- · 《北方文学》刊物宗旨[06/29]
与中国大相径庭!为什么蝙蝠在西方文化中是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东方和西方,不同的土地孕育了不同的人民,同样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以蝙蝠为例,这种生物在古代东西方人民眼中的形象,可谓是大相径庭。虽然这次可怕的疫情的源头可能是来自
东方和西方,不同的土地孕育了不同的人民,同样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以蝙蝠为例,这种生物在古代东西方人民眼中的形象,可谓是大相径庭。虽然这次可怕的疫情的源头可能是来自蝙蝠,使得其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主要是以吉祥的形象出现的。可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蝙蝠却成了恶魔的化身。
五福(蝠)临门
平心而论,蝙蝠的样子确实算不上讨喜,可它能得到“吉祥的象征”这等殊荣,离不开它的“蝠”字。中国人素爱找谐音,所以蝙蝠就变成了“遍福”或“遍富”,而人们常说的五福(蝠)临门,就是由五只蝙蝠组成,这“五福”分别代表了: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而最早的“五福”是在《尚书.洪范》中被提到: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又因为蝙蝠多以蚊虫为食,《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也曾发过这样的感慨:
“安得蝙蝠满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
可就这么个“吉祥的象征”到了西方,却摇身一变成了“恶魔的化身”。
西方眼中的恶魔代言人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一个印象,西方的鬼怪文化中,满嘴獠牙的吸血鬼一定是最典型的,而恰好,庞大的蝙蝠家族中,恰好有几个“不争气的败类”以动物的鲜血为食,再加上蝙蝠昼伏夜出的习性以及那狰狞的外表,没有“找谐音”习惯的西方人自然对蝙蝠喜欢不起来。而且,蝙蝠喜欢群居在阴冷潮湿的洞穴、暗无天日的矿洞里,可这些阴森的地方又恰恰是杀人抛尸的绝佳之地,所以西方人又把这些可怜的家伙和死亡挂上钩了。而随着19世纪西方吸血鬼的风潮空前发展,这些可怜小东西又搭上了“时代的快车”,在被西方人厌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时至今日,蝙蝠又被研究出是狂犬病、尼帕病、亨德拉病以及冠状病等致命病毒的携带者,反正,蝙蝠这辈子估计是洗不白了......
“务实”还是“务虚”
对同一种生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这其中当然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已知:蝙蝠满嘴獠牙,面容令人憎恶,通体漆黑,常常昼伏夜出。
问:如何看待这种生物?
东方作答:虽然蝙蝠长得丑陋,但谁让它叫蝙蝠(福)呢,我讨个谐音就好,把它印在“五福临门”的剪纸上。什么,通体漆黑太吓人了?那当然把它弄成红色的啦。什么,蝙蝠长得实在不敢恭维?那我就剪个大概,怎么讨喜怎么剪。
西方作答:长得丑就是丑,黑就是黑,吓人就是吓人,而且还喜欢待在阴森的地方,你就是恶魔的化身,实锤!当然,我会在插图、壁画、影片中如实地描绘出你原本的模样的。
结论: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传统东方“务虚”,西方“务实”的特点。东方基于联想,把蝙蝠幻化成吉祥的象征,而东方的蝙蝠图形也更多地是以装饰的形式出现(很多情形下常被装饰得令人分不清究竟是蝙蝠还是蝴蝶),而基本无其写实的图。所以对于东方而言,更倾向于“善德之美”,一件本来不美的事物可以因为具备“善德”(“福”的谐音)而被美化;而西方基于实地考察,能较为如实地反应蝙蝠原本的形象,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真实”才是最美的。
文章来源:《北方文学》 网址: http://www.bfwxzz.cn/zonghexinwen/2021/0310/707.html
上一篇:太极拳:浸润在东方文化中的运动
下一篇:东晋在文学上都哪些成就?各类诗文歌赋大都盛